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與其亞洲鄰國有海上領土主權糾紛。但在過去一年里,中國與鄰國在南中國海和東海的緊張局勢急劇升溫。北京采取了各種行動來宣示自己在該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從設立三沙市到發布涵蓋有爭議地區的天氣預報。
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海上大國,中國正利用各種手段來加強其對領土的主張7月,北京在三沙島新設立三沙市,還建立了一個軍事哨所,從而把其勢力范圍擴展到南中國海腹地。從2013年1月開始,海南警察將開始對駛入中國所宣稱擁有主權海域的外國船只進行登船檢查。
有人說,此舉只會加劇已經不斷升級的緊張關系。但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分析人士張潔說,中國這么做并非是要采取一種更為咄咄逼人的架勢,而是捍衛中國的利益。
因為我們實際上知道中國包括漁政、海政、海監,他們在執法的時候實際上一直是比較缺乏法律建設、法制建設,就是沒有一個明顯的法律條例可以執行。″她說,″現在就是說,好比說,你說在這個西沙或者是中沙,如果是菲律賓或越南侵漁權發生了,或者說它石油勘探,它這個船去了,那中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步驟,那現在就有法可依了。″
9月,中日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列島)之爭被引爆,民眾走上街頭,中國政府采取各種行動宣示主權,從向聯合國遞交釣魚島海權申訴到發布釣魚島天氣預報。
這種更為強硬的態勢與中國在1990年代時形成鮮明對比。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安全問題分析人士葛萊儀(Bonnie Glaser)說,中國在90年代時更愿意談判和妥協。
她說:″我認為目前北京除了胡蘿卜以外,還用大棒,給那些不聽話的鄰國以顏色。北京的決策者們還覺得,他們可以接受在一段時間內與鄰國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緊張和摩擦狀態。
這種策略在中國國內得到了公眾的響應。很多民眾都想方設法來表達對中國領土主張的支持。
中國社科院的張潔說:″這個跟文化程度增長以及國民收入增加以后,他們更愛國、更關心國際事務有關。但另一方面我覺得它跟國內一些社會或者政治矛盾加劇和他們不滿,然后對這個關注度會增加,對政府的批評和壓力會增大。
分析人士說,如果中國不能妥善處理好其領土糾紛,中國不僅在亞太地區而且在國內都將面臨麻煩。 |